人民英雄紀念碑,罕見的300噸花崗石制作,為何到北京只剩60噸?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2-12 10:51:12 編輯:石材網(wǎng)
1949年9月30日,經(jīng)過中國人民政治協(xié)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,為紀念在人民革命和人民解放戰(zhàn)爭中英勇犧牲的人民英雄,在北京天安門廣場,修建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。由偉人親自奠基并題字,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耗時最長,規(guī)模最大的紀念碑,
它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和崛起,見證了百姓的苦難和富足,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。
一、興建
現(xiàn)在,每當走在天安門廣場上,我總會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駐足,望著上面蒼勁有力的字體,看著上面雕刻的種種英雄事跡,總是讓人肅然起敬。然而,
紀念碑初次落成之時,足足有300噸重,而現(xiàn)在佇立在天安門廣場上的碑文卻只剩下60噸,這又是為什么呢?
事情,還要從建碑的一開始說起。
經(jīng)會議決議,成立人民英雄紀念碑委員會,由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彭真任主任委員,聘任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與鄭振鐸任副主任委員。針對人民英雄紀念碑投稿的圖樣,經(jīng)全國廣泛討論后確定碑形,然而在執(zhí)行前的規(guī)劃階段卻又產(chǎn)生了新的爭議。
當時的雕塑家認為,紀念碑應該以雕塑為主,正面或者碑頂部做群雕,或者碑身就是雕塑,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則認為,人民英雄紀念碑本身是一座碑,要來承載文字,
直至1952年才經(jīng)過多次激烈討論后采用梁思成先生的方案。然而建碑又遇到新的考驗。
根據(jù)設計圖稿標示,碑體巨石長15.3米,寬3.55米,厚2.1米,有足足三百噸重。如此巨大的石料從何處來呢?
1952年8月1日起,興建委員會開啟了長達三個多月的實地考察,踏足祖國著名的石料產(chǎn)地,終于經(jīng)過綜合對比和反復考量,
最終才確定了青島浮山花崗巖為碑體石料,然而那么巨大的碑石又該如何開采呢?
委員會從上海、南京等地聘請來的技術工人面對三百噸重的巨大石料也是無從下手,施工進度被一再耽擱,輾轉之下,施工組負責人在村民的話語中聽到了一位人稱石神的老石工,施工組把李開山老先生請到采石現(xiàn)場,在聽取了現(xiàn)場的作業(yè)方案之后,
李開山?jīng)Q定用放悶炮的方法,炸出這塊巨石胚料,經(jīng)過數(shù)月的努力,石胚終于完整地從山巖上剝離出來,經(jīng)過簡單的處理和加工,此時的石料已經(jīng)減重到289噸。
二、運輸
石料找到了,怎么運到北京城呢?這個問題并不比開采石料容易。
當石料從陡峭的山巖上轉移到稍微平坦的山腰上的時候,問題出現(xiàn)了,怎么運輸呢?二百多噸重的石料以當時的技術還沒有任何設備可以承載。無奈之下,只得在半山腰開始對巨石進行第二次瘦身,重量減為130噸。
然而一百多噸的巨石,也并非輕易可以挪動的。據(jù)當時記載有7116名工人直接參與了運輸工作,采用滾木以及推土機的動力進行牽引,才使得碑心石得以緩緩前進。
三十四天,重達一百零二噸的巨石,從山場到車站,十五公里的距離,走了整整三十四天。而這三十四天,見證了中國人民的意志力,也是運輸史上經(jīng)典的三十四天。
按照預定計劃,巨石到達車站后,將搬運上火車,由火車牽引運轉到北京。然而那時的火車,
最高限重僅有六十噸左右,這與實際重達130噸的巨石簡直不可相提并論。
無奈之下,委員會四處尋找可以承載百噸以上的平板車,然而卻收效甚微。在四處尋求無果的情況下,中國轉身求助于蘇聯(lián),遇到了當時正在濟南考察的蘇聯(lián)鐵路專家,經(jīng)過協(xié)商,
蘇聯(lián)決定運送一臺平板車給中國解決眼下的困難,于是幾經(jīng)輾轉之下,青島火車站迎來了這一外國伙伴。
然而,現(xiàn)實情況并沒能讓他們高興起來,團隊發(fā)現(xiàn),即便是蘇聯(lián)的運輸車,承重也只有九十噸,單就巨石自身的重量就已經(jīng)高出許多,遑論固定設備和枕木了。
在此情況下,經(jīng)過委員會討論,決定更改碑心石尺寸,進行第三次瘦身。
彼時,碑心石凈重60噸,加上固定用設備和枕木,剛剛達標。就此,火車緩緩駛向北京。9月28日出發(fā),10月13日到達北京前門西站,
從青島到北京這條路,火車開了十五天。
運碑的過程,對于新中國來講無疑是一大考驗,但中國人民經(jīng)受住了這次考驗,給了國家一張完美的答卷。
三、落成
終于,1952年的四月底,人民英雄紀念碑正式建成,于當年五月一日正式揭幕。這一新中國第一碑自此屹立在天安門廣場中央。
三年以來,在人民解放戰(zhàn)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!
三十年以來,在人民解放戰(zhàn)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!
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,從那時起,為了反對內外敵人,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,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!
這是紀念碑上的文字,
它時刻警醒著世人要艱苦奮斗,也代替著世代先烈,見證著中國的崛起與騰飛!
如今的中國,已經(jīng)以優(yōu)異的成績引得各國側目,當時運輸十分困難的碑心石于現(xiàn)下來講已是十分輕松,別說是三百噸,就算是三千噸,三萬噸,現(xiàn)在的中國運輸起來也是游刃有余。從山區(qū)到城市,從內陸到沿海,從鐵路到高鐵,中國正經(jīng)歷著新的蛻變的過程,中國正從一個積極參與者的角色,逐漸開始向引領者的角色進行轉變。
然而我們應該牢記的,并非現(xiàn)下我們運輸能力多么地卓越,也并非我們高鐵有多么地迅速,我們應該牢記的,正是我們在困苦時期不畏艱難,努力奮斗的精神和毅力。開不了就不開了么?不是,一天開不了,我可以開兩天、十天、三個月,直至碑心石成功剝離。
太重我們就運不了么?也不是,我們可以用兩千、三千、七千人去運輸,只要碑心石向前進一步,那就是我們的希望與成功。
不只是這些,碑文上所書寫所雕刻的,不也是這種精神么?
正是這種精神,鑄造了新中國的脊梁,也正是這種精神,使得新中國一直走在前進的道路上。
來源:365中國石材網(wǎng)
更多一手石材新聞, 微信公眾號“石材網(wǎng)石圖APP”關注獲得
上一篇: 非煤礦山開采承包合同中承包人的義
免責聲明:
凡標注來源本網(wǎng)的新聞轉載時,請注明來源"石材網(wǎng)naokeng.cn",其他部分轉載新聞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
青溪石材園發(fā)展全產(chǎn)業(yè)鏈,年產(chǎn)值超5億元,帶動1300人就業(yè),助力當?shù)亟?jīng)濟振興。 [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