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集中出讓 3 宗鋰礦探礦權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7-14 17:08:48 編輯:石材網
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自然資源廳發(fā)布公告,將集中出讓 3 宗鋰礦探礦權。這 3 宗礦權分別位于和田縣和若羌縣。根據礦通小程序查詢到: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已有12本鋰礦礦證(探礦權和采礦權),礦權數(shù)據已經在礦通上線,可以通過小程序查看全國礦權、礦主。
出讓相關信息如下:
有意參與者可于?2025 年 08 月 11 日上午 10 時至 2025 年 08 月 25 日上午 11 時止進行掛牌報價。此次鋰礦探礦權的出讓,將進一步推動新疆鋰礦資源勘查開發(fā)工作,為相關產業(yè)發(fā)展提供資源支撐。
全球典型鋰礦床概述
1 ?偉晶巖型
偉晶巖型鋰礦床多位于造山帶內部,是板塊碰撞匯聚過程中加厚地殼熔融的產物,多產于高綠片巖相-低角閃巖相的變質沉積巖或變質火山巖地區(qū)(王登紅等,2018;陳衍景等2021,孫文禮等,2021,2022)。通常與S型花崗巖關系密切,多分布在花崗巖體的內外接觸帶中,具復雜的交代作用,偉晶巖多具內部分帶結構。礦體形態(tài)常呈巖株狀、脈狀、似層狀。S型花崗質熔體通過熔融形成的泥質沉積物是主要的鋰源,云母為主要儲鋰礦物。偉晶巖型鋰礦床從中可開采提取鋰輝石、透鋰長石、鋰云母、鋰霞石和磷鋁鋰石等含鋰礦物(劉麗君等,2017;王登紅等,2018;Gourcerol et al.,2019;陳衍景等,2021)。
含礦偉晶巖分為帶狀構造和無帶狀構造偉晶巖兩大類(劉麗君等,2017),帶狀構造偉晶巖鋰礦床的典型代表為澳大利亞Greenbushes鋰礦,無帶狀構造偉晶巖礦床的典型代表為美國北卡羅來納州“錫石-鋰輝石”帶的KingsMountain鋰礦。偉晶巖形態(tài)復雜,產狀多樣,既可與圍巖產狀一致,也可切割圍巖,產狀有陡有緩。偉晶巖中常發(fā)生交代作用,這種作用由水熱流體引起,不少有工業(yè)價值的礦物形成于交代階段。偉晶巖是巖漿結晶階段的末端產物,較大的深度有利于偉晶巖生成。偉晶巖型鋰礦的成礦年齡主要集中在2638 Ma、1809 Ma、962 Ma、485 Ma、309 Ma、274 Ma、97 Ma的7個峰期(隰彎彎等,2022)。淺顏色地表、片(麻)巖穹窿地區(qū)、風化殘留的粗大偉晶巖晶體、花崗巖礦物和蝕變分帶遠端、陡傾產狀的切層偉晶巖脈露頭,是重要的偉晶巖型鋰礦的找礦標志。
本次研究統(tǒng)計,全球偉晶巖型鋰礦約占全球已查明鋰資源量的30%,但礦床規(guī)模較鹽湖鹵水型小,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分布(圖1),主要集中分布在西澳大利亞、美國西北部、加拿大安大略-魁北克州、中國青藏高原周邊、非洲中部(剛果(金)、津巴布韋、納米比亞)、歐洲中部(德國)、歐洲西南部(西班牙、葡萄牙)、歐洲東南部(捷克、塞爾維亞)等國家和地區(qū)。通過全球偉晶巖型鋰礦品位噸位圖可看出(圖2),全球絕大多數(shù)的偉晶巖型鋰礦資源量在100萬噸以內,品位在0.5%以下、0.8%~1.5%區(qū)間的最多。除剛果(金)的Manono鋰礦,澳大利亞的Greenbushes、Pilgangoora、MtHolland、Wodgi鋰礦床氧化鋰資源量在200萬噸以上,同時品位在1.0%以上,屬于經濟開采的最佳指標,可見全球最好的偉晶巖型鋰礦基本都在澳大利亞。
圖2?全球偉晶巖型鋰礦品位噸位圖(據S&P?Capital IQ,2022投圖生成)
1.1?澳大利亞Greenbushes偉晶巖型鋰礦
位于西澳大利亞的Greenbushes鋰礦(圖1b),開采鉭、鋰超過30年。Greenbushes偉晶巖形成時代為2.57 Ga,其位于巴林格普變質帶(Balingup Metamorphic Belt),該變質帶形成西片麻巖省的南部,是太古宙伊爾加恩克拉通四個分區(qū)之一。Greenbushes礦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(tǒng),由一個大的偉晶巖帶、許多小的偉晶巖脈和平行葉理走向的豆莢狀巖脈組成。它們集中在花崗閃長巖、超鎂鐵質片巖和角閃巖邊界上的剪切帶內。Greenbushes偉晶巖晶體粗大,巖體平均長3 km,最長達14 m,寬300 m,北至西北走向,傾向西至西南,傾角約45°(圖3)。偉晶巖核心區(qū)由四個主要帶和四個次要帶構成,呈非同心分布。含鋰輝石偉晶巖集中在偉晶巖的上盤(邊部)和下盤(深部)。鋰輝石含量20%左右,礦物成分復雜,除常見的偉晶巖型鋰礦的礦物之外,還可見少量可綜合利用的綠柱石、鈮鉭鐵礦、錫石、銫沸石等稀有金屬礦物。
含鋰輝石偉晶巖帶長約2 km,精礦產品為低鐵鋰輝石,產品優(yōu)質。按2020年產量和儲量計,澳大利亞Greenbushes礦山是全世界最大的硬巖鋰礦。伍德麥肯茲報告格林布什鋰礦的總資源量(不含儲量)折合碳酸鋰當量1310萬噸,鋰礦儲量折合碳酸鋰當量830萬噸,平均品位1.71%(表3)。泰利森化學級鋰精礦二期、尾礦庫項目投產后,格林布什的鋰精礦總產能達162萬噸/年。2014年天齊鋰業(yè)作價30.4億元收購Greenbushes51%的股權,保障了天齊鋰業(yè)鋰資源的供應,垂直整合企業(yè)內部的鋰產業(yè)鏈。一舉提高中國在國際鋰礦格局中的地位和話語權,憑借全世界最好的礦山資源,天齊鋰業(yè)成為國內初代鋰王。
圖3?Greenbushes礦床地質圖(a)、偉晶巖分帶圖(b,據陳衍景等,2021)
1-輝綠巖墻; 2-偉晶巖礦體; 3-偉晶狀花崗巖;4-角閃巖; 5-鎂鐵質-超鎂鐵質片巖; 6-鋰帶;7-鉀帶; 8-鈉帶; 9-邊緣帶
1.2?津巴布韋Bikita偉晶巖型鋰礦
含鋰偉晶巖在非洲廣泛存在(圖1),但缺乏對鋰礦的系統(tǒng)勘探,探獲發(fā)現(xiàn)的鋰礦床遠落后其他國家和地區(qū)。津巴布韋克拉通是全球重要偉晶巖型鋰礦省之一(陳衍景等,2021),共發(fā)育12個偉晶巖脈群(圖4a),Bikita鋰礦是其中之一,Bikita鋰礦首次勘查發(fā)現(xiàn)距今已一個多世紀,前期主要開發(fā)鉭、錫、鈹和銫等礦物(表3)。Bikita鋰礦的偉晶巖體長1.7km,厚40~70m,傾角較緩(圖4a),含鋰礦物主要是透鋰長石和鋰云母,其次為鋰輝石、磷鋰鋁石、鋰霞石。Bikita鋰礦床主要分布在馬斯溫戈綠巖帶內,偉晶巖中的富鋰礦物是與附近的Chilimanzi花崗巖侵入體相互作用,經交代變質而形成,圍巖為低角閃巖?高綠片巖相變質巖組合。Bikita鋰礦床的含礦偉晶巖形成時間約為2617Ma,形成于2700~2600?Ma的造山事件中。
Bikita鋰礦被劃分為邊緣帶(C1、C2)、中間帶(B1、B2、B3)、內核帶(A1、A2)三個主要帶(圖4b),其中邊緣帶為長石帶和白云母帶;中間帶為鋰輝石帶、銫沸石帶、透鋰長石帶;內核帶為石英-鋰云母-長石帶,透鋰長石-鋰輝石-銫沸石帶。鋰輝石在Bikita偉晶巖中主要分布在中間帶,尤其是在透鋰長石帶、鋰輝石帶、銫榴石帶中。在圍巖接觸帶區(qū)域,鋰輝石通常發(fā)生蝕變,形成白云母等。鋰輝石在Bikita偉晶巖中表現(xiàn)為細長板狀形態(tài),淺綠色到淺灰色,長度大約在0.5~10?cm,其延伸方向垂直于圍巖接觸面。在圍巖接觸帶區(qū)域,鋰輝石通常發(fā)生蝕變,形成白云母等。Bikita鋰礦的礦石量1.16億噸,礦床平均品位0.58%。
圖4?津巴布韋克拉通及Bikita?偉晶巖礦田地質示意圖(a)、Bikita鋰礦床偉晶巖脈成礦分帶現(xiàn)象(b,據Dittrich et al., 2019)
1-偉晶巖礦田;?2-國境線;?3-大巖墻;?4-花崗巖和片麻巖;?5-活動帶;?6-綠巖帶
1.3?剛果金Manono-Kitolo偉晶巖型鋰礦
剛果金Manono-Kitolo偉晶巖型鋰礦位于剛果(金)Katanga省(圖1),偉晶巖形成時代為0.92Ga,其由Manono和Kitolo兩個復雜的偉晶巖區(qū)構成。Manono和Kitolo的偉晶巖體地表露頭長度為4~6km,寬度為50~800m,因其處于一個到多個偉晶巖體堆疊的軸線附近Manono-Kitolo礦床的地下隱伏礦體較大(圖5),礦床整體為大鈍角背斜,近乎水平。偉晶巖體形成于構造期后,基本平行圍巖片巖的片理。片巖中含有豐富的因接觸變質形成的電氣石礦物。偉晶巖的主要賦鋰礦物為鋰輝石,橫向上具有分帶性,被劃分為5個分帶,中心帶為鋰輝石帶,外圍分別為石英內核帶、石英鈉長石帶、白云母長石石英帶、花崗細晶巖帶,由于地表沉積物覆蓋,界線不清。巖心中鋰品位最高達到25%~30%。
在走向上,覆蓋區(qū)以下的偉晶巖邊界還未得到系統(tǒng)勘探。據本次研究統(tǒng)計,剛果金Manono偉晶巖型鋰礦的氧化鋰資源量為668萬噸,礦床品位1.615%(表3)。
圖5?Manono–Kitolo偉晶巖型鋰礦地質示意圖和剖面圖(據Bsssot and Morio, 1989)
1-偉晶巖; 2-其他圍巖; 3-淺變質巖
2 ?鹽湖鹵水型
鹽湖鹵水型鋰礦又稱封閉盆地鹵水鋰礦或大陸鹽湖鹵水鋰礦(Lorenz?et al.?,2010;王秋舒等,2015;婁德波等,2022)。干旱氣候、封閉盆地、熱液活動、構造沉陷、充足鋰源、濃縮富集是鹽湖鹵水型鋰礦的6大成礦條件。
其中干旱提供了氣候保障,封閉盆地提供場所,熱液活動(包括火山或地熱活動)對鋰進行淋濾、濃縮、富集、運移,通過伸展、走滑、擠壓等構造活動形成的沉陷區(qū)為成礦提供了重要的容礦、導礦機構,熱液活動形成的鋰黏土礦物、玻璃質碎屑、新(古)生代巖石通過風化淋濾鹵水富集形成的鋰鹽活化再循環(huán)等提供了充足的鋰源,長期的濃縮富集為經濟開發(fā)提供了足夠的時間保障(高峰等,2011;郜志清等,2012;李瑞琴等,2021;劉成林等,2021)。
鹽湖鹵水提鋰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,1995~2003年全球鹵水提鋰的產能從26%提高到了91.2%,逐漸占據了世界鋰工業(yè)的主導地位(劉麗君等,2017)。到2022年底,全球已查明鹽湖鹵水型鋰礦資源量約1.78億噸。根據本次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鹽湖鹵水型鋰礦分布相對集中,且礦床規(guī)模很大,主要分布在三個地區(qū),分別為南美鋰三角地區(qū)、中國的青藏高原和北美洲西海岸(美國、加拿大)。
南美鋰三角是全球最重要的鋰資源基地。分布有世界著名的玻利維亞Uyuni(烏尤尼鹽沼)、智利Atacama(阿塔卡馬鹽沼)、阿根廷的Cauchari-Olaroz(考查里-奧拉羅茲鹽湖)巨型鋰礦床。南美鋰三角地區(qū)的鋰資源量約1.34億噸,儲量約6700萬噸,平均Mg/Li值為9,鹽湖鋰離子濃度600mg/L,遠超美國、中國等其它國家和地區(qū)的品質(圖6)(隰彎彎等,2022)。中國典型的鹽湖鹵水型鋰礦是扎布耶、當雄錯、西臺吉乃爾、東臺吉乃爾、拉果錯鹽湖等。此外在美國西部內華達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的大盆地區(qū)域內已查明SearlesLake(西爾斯湖)、Greatsaltlake(大鹽湖)及SilverPeak(銀峰鹽湖)等著名鹽湖,成礦時代為白堊紀至古近-新近紀。
圖6全球鹽湖鹵水型鋰礦品質判別對比圖(據隰彎彎等,2022)
2.1?智利Atacama鹽湖
南美洲的含鋰湖泊蒸發(fā)巖盆地或鹽湖主要位于普納高原(圖1a),面積約40萬km2,包括阿根廷西北部、玻利維亞西部和智利北部。該地區(qū)的局部洼地,經歷了快速的沉降。
Atacama鹽湖鹵水鋰礦床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鹽湖鋰礦床,(圖7),其表面積約為3000km2。含鹽鹵水位于鹽層的上部,鹽湖南部的區(qū)域為鹽核,面積1400 km2。鹽層上部的孔隙率從靠近表面的大約30%,到35m左右深度的時候下降為零。在湖面以下50~70 cm的深度,鋰濃度異常最高,并呈顯出系統(tǒng)、規(guī)律的區(qū)域濃度分帶性。最高的鋰值超過4000×10-6,分布在鹽湖最南端,面積為7?km2。通過一系列勘探線剖面剖析,在Atacama鹽湖下面,是蒸發(fā)巖和相關的復雜沉積物序列,沉積物延伸至少360m,最深可能高達1000 m。
據天齊鋰業(yè)年報(2021)Atacama鹽湖鹵水鋰礦床鋰儲量4550萬噸碳酸鋰(LCE),平均鋰離子含量約2380×10-6。
圖7Atacama鹽湖南部近地表鋰含量(×10-6)?等值線圖(據Kesler et al., 2012修改)
1-水域范圍; 2-鋰含量; 3-蒸發(fā)池
2.2?玻利維亞Uyuni鹽湖
玻利維亞Uyuni鹽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鹽湖之一(圖1),由冰川湖殘留形成,面積為9000~10500km2,Uyuni鹽湖因其超大的面積和相對較高的鋰含量,在全球范圍內一直受到較高的關注度。Uyuni鹽湖與其附近的Coipasa鹽湖形成一個更大的鹽湖群,占據了整個玻利維亞阿爾蒂普拉諾的南部,形成年代為更新世。南部的奧格蘭河不斷為鹽湖補給熱泉水,河水中鋰元素含量4~30 mg/L。鹵水中鋰元素含量?80~1150 mg/L,平均值為?321 mg/L。
Uyuni鹽湖最上層的沉積層為富含鹵鹽的鹽殼,厚度從沿鹽殼邊緣不到2m到其中心約11m,局部被間隙鹽水飽和。鹽水的變化從Na-Cl型到Mg-Cl型,鋰濃度在鹽湖中成帶狀系統(tǒng)變化(圖8),局部達到幾千×10-6。Uyuni鹽湖施工過最深的鉆孔為121m和220m,共見到11層含鋰鹽層,總厚度為80m,但底部仍未封邊。據本次研究統(tǒng)計,Uyuni鹽湖的氧化鋰資源量為3900萬噸,平均品位11.14%。
圖8?Uyuni鹽湖近地表鋰含量(mg/l)等值線圖(據Kesler?et al., 2012修改)
1-鹽湖范圍; 2-鋰含量
3 ?黏土型
黏土型鋰礦是指賦存于黏土層(巖)中的鋰礦床,鋰皂石、皂石、斯皂石、鋰云母等是黏土型鋰礦的主要含鋰礦物,鋰沸石型鋰礦床較為特殊,如:塞爾維亞的Jadar鋰礦,賦鋰礦物為羥硼硅鈉鋰石[LiNaSiB3O7(OH)],同時存在硼和鋰,鋰輝石含量25%左右(楊卉芃等,2019)。黏土層(巖)主要是蒙脫石族和伊利石族等物質(劉麗君等,2019;于沨等,2019),除鋰外,還產出Mg、F等熱液礦物。
通過總結前人的數(shù)據認為(Bradley et al., 2017),黏土型鋰礦的形成類似于鹽湖鹵水型鋰礦的低溫形成過程,但其成因更加復雜,有熱液礦物產出。并由較早的熱液過程提供鋰源,經晚期的熱液、水的淋濾、運移、沉淀、富集,在封閉的盆地與其它碎屑物混合沉淀、富集形成。
黏土型鋰礦主要分布在北美科迪勒拉地區(qū)(美國和墨西哥西部沿海)。由于黏土型鋰礦有形成超大型礦床規(guī)模的潛力,因此近年來逐漸受到關注。據本次研究統(tǒng)計全球黏土型鋰礦資源量1450萬噸,典型的黏土型鋰礦有墨西哥的Sonora、美國的Lithium Nevada、Clayton Valley、塞爾維亞Jadar超大型鋰硼礦等。中國的黏土型鋰礦尚未有重大突破,但是山西運城、河南焦作、華北煤層區(qū)(石炭系本溪組)中的黏土礦、鋁土礦及其圍巖的黏土巖層普遍含鋰,應引起重視,另我國西南地區(qū)是碳酸鹽黏土型鋰礦的巨大潛力區(qū)。
黏土型鋰礦的典型礦床是墨西哥Sonora黏土型鋰礦,該礦床位于墨西哥西部(圖1),北部距美國邊境線250 km。其是全球范圍內黏土型鋰礦的典型代表。Sonora鋰礦地處索諾拉盆地,盆地大致分為3層,分別為上部的黏土層、中部的砂巖層、底部的玄武巖。主要由漸新世到中新世的流紋質凝灰?guī)r和西馬德雷山脈上部火山巖群的細粒角礫巖構成。該演替在中新世受到盆地和區(qū)域構造拉伸的作用,導致發(fā)育一系列半地塹。半地塹局部充滿了河流-湖泊沉積物和含鋰黏土夾層的凝灰?guī)r。第四紀和玄武巖流覆蓋了基底沉積物-火山碎屑巖演替。
Sonora鋰礦的礦床地表露頭走向長6km,厚度為20~40m。鋰蒙脫石為主要賦礦礦物,富集在近水平層狀的幾個黏土層。含鋰黏土層主要由火山灰的表生成因或成巖蝕變形成,包含殘留的石英和長石晶體碎片、巖屑碎片、二氧化硅帶。礦區(qū)內高品位礦體的Li、K、Cs元素含量呈顯正相關性,并分布在礦床的南部。
截至2017年5月,以往的槽探、鉆孔的樣品的148個樣品中鋰含量超過1000×10-6的共31件,有4個鉆孔顯示鋰含量1000±100×10-6的礦層厚度為24~48?m,礦層深度0~63m。據本次研究統(tǒng)計,Sonora黏土型鋰礦的氧化鋰資源量為356萬噸,平均品位0.637%。
來源:礦礦通
更多一手石材新聞, 微信公眾號“石材網石圖APP”關注獲得
上一篇: 溢價率1051%!內蒙古烏拉特中
下一篇: 蘇北4處高純石英資源,打破壟斷的
免責聲明:
凡標注來源本網的新聞轉載時,請注明來源"石材網naokeng.cn",其他部分轉載新聞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(lián)系。
青溪石材園發(fā)展全產業(yè)鏈,年產值超5億元,帶動1300人就業(yè),助力當?shù)亟洕衽d。 [全文]